2016年商务工作年鉴
商业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
【概况】
海淀区商务委是海淀区政府负责内外贸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贸易促进、商业服务业行业管理、社区商业建设、商务综合执法等内贸工作,以及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等对外经贸工作;负责指导并促进内外贸领域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等。区商务委于2004年7月组建,原名商务局,2009年9月更名为海淀区商务委员会。海淀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办公室、海淀区打击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办公室、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市场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委。下属一个事业单位,即北京市海淀区商务综合执法监督检查所。
2015年,区商务委加快提升城市服务业品质,引导传统生活配套商业向购物中心、大型连锁超市、电商等新型城市服务业转型;结合基础配套商业、社区商业中心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三位一体化思路进行科学谋划,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大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搭建服务贸易交易平台,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走国际化与自主化道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商业服务业
【海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5年,海淀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94.7亿元,同比增长6.8%,突破2000亿大关。
【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4月1日,《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海政发〔2015〕5号)以区政府名义印发并实施。《意见》为推动海淀区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发展,从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网络零售规模化发展、拓宽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发布《关于促进末端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4月8日发布《关于促进末端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海政办发〔2015〕18号)。《意见》结合我区产业布局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出了将末端物流发展重点确定为构建符合本区特点的两级末端配送节点体系:一级体系为配送中心,二级体系为末端配送网点,突出把送达消费者的末端物流体系建设作为规范重点,对于规范区域末端物流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海淀区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015年7月6日,商务部研究决定,将我区中关村软件园列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海淀区首推中关村软件园为核心载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着力发挥其龙头企业密集、服务体系完备、高端要素聚集的引擎作用,打造“一核三街多点”的电子商务创新生态圈。通过互动协同,增强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对电子商务全方位创新的支撑能力,辐射带动小米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等电子商务聚集区发展,进一步引导3W咖啡、创新工场、天使会、36氪等创业孵化机构,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资力度, 逐步形成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
【有形市场调整疏解工作成效明显】
2015年实际关停有形市场131家,其中商品交易市场36家、回收市场95家,涉及建筑面积(腾退空间)近40万平方米(其中违法建设面积近7万平方米),摊位数6000余个,涉及从业人员3.5万余人;调整提升商品交易市场49家(5家转为关停)。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台账任务。
【第十一届品牌消费节暨第七届绿色出行海淀体验会】
“第十一届海淀品牌消费节暨第七届绿色出行海淀体验会”于2015年9月11日隆重开幕,历时36天,由北京市海淀区商业联合会主办,海淀区商务委员会支持、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承办,以“智慧海淀 幸福生活”为主题,通过主题促销、高端论坛等活动,提升海淀消费环境,打造消费热点,拉动区域零售额提升。
【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美食节】
由海淀区商务委员会支持、海淀饮服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美食节于2015年4月24日在金源新燕莎MALL盛装开幕。开幕上,对海淀区“十大文化主题餐厅”和“十佳纳税企业”进行了颁奖;超市发连锁和麦德龙超市分别与谷美餐饮和金丰餐饮进行了“餐超对接”的正式签约;现场有餐饮企业员工的“中华厨艺绝活”表演。美食节以“文化引领转型·文明提升服务”为主题,通过整合社会餐饮资源,举办系列文化主题活动,重点在推动行业转型、促进大众消费、打造文明餐饮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海淀区“菜篮子”供应呈现新特点】
据统计,2015年海淀区共有固定蔬菜零售网点601个,蔬菜销售面积近8万平米。蔬菜供应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是超市和便民菜店成为蔬菜供应的主力军。售菜超市和便民菜店网点分别达到142家和282家,占蔬菜零售网点比重的70%,开办早市的超市,以及其中平价菜的占比都在逐步增加。二是配套商业回归进一步完善售菜网点布局。住宅小区配套底商售菜网点逐渐增加,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购菜难的问题,海淀置业管辖的配套商业设施中,已有35个网点通过回归商业服务功能开设了售菜区域。三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手段不断丰富服务形式。引导和促进传统超市与电商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目前,翠微超市、华光超市与京东到家合作,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超市发不仅开设了微店,还通过与小e到家合作有效扩大了实体店的辐射范围。
【海淀区第一届“品牌服务活动季”开幕】
2015年9月18日,海淀区第一届“品牌服务活动季”在海淀区厂洼社区开幕。北京市商务委、区商务委、区民政局、紫竹院街道、北京品牌协会、北京商报社、海淀社区服务协会、海淀区商联会相关负责人出席。本次活动以“品牌进社区服务送万家”为主题,通过“名优品牌服务直通车”的形式,以“四送一办”( 即:送知识、送方便,送实惠、送服务、办实事)的服务内容,整合名优商业品牌资源,年内将陆续走访我区部分社区。
【发布《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2015年11月3日,海淀区正式印发《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海行规发〔2015〕5号),根据全区社区、村及北部保障性住房的分布情况,按照平均每个社区、村都有一个规模售菜点的目标,明确相应的资金支持标准,力争到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积在20平米以上零售网点500个,到2018年底,扶持总数达到700个。通过大力整治非法违建市场、加快推进配套商业网点回归便民服务功能、切实保障新建小区售菜面积、不断完善现有社区供应体系、着力推进网点品质提升和积极探索零售模式创新等六方面重点工作措施,逐步形成以驻店经营为主、直通车进社区为辅、网上配送为补充的社区全覆盖蔬菜供应保障体系。
【海淀区菜篮子工程“蔬菜保供应 平价惠民生”活动】
2015年11月起,海淀区商务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属地街镇,组织辖区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开展“海淀区菜篮子工程‘蔬菜保供应 平价惠民生’”活动,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全面保障冬季百姓菜篮子供应。参与商家应做到菜价亲民,其中10种普通基础菜价格不得高于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前日公布的零售价格,并统一在店内显著位置公示当日平均菜价。自活动启动以来, 229个规范网点累计销售蔬菜6万余吨,其中平价菜品占比6成以上,价格普遍低于全市蔬菜零售平均指导价5-10%。
【海淀区蔬菜联采联盟成立】
2015年12月,海淀区成立区域“蔬菜联采联盟”,通过组织辖区企业与优质蔬菜供应源头开展产销对接、基地联采等活动,从源头把控好菜品质量,实现安全可追溯。目前已和山东、内蒙等地开展了合作对接,下一步还将开发更多的优质蔬菜基地,建立和完善“两个1+N”,形成常态化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推进海淀区蔬菜供应体系建设,从源头把控品质,实现菜篮子供应“安全、平价、可追溯”的总体目标。(“两个1+N”:前端“1个安全可追溯多品核心产区+N个安全可追溯单品产区”保障供应安全,末端“1个联采平台+N个零售网点”保障销售平价。)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
2015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39人次,从专利侵权、明码标价、商标侵权等多个方面展开执法检查,检查了各类经营主体36800户,查处侵权假冒案件590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个,罚没款385.2万元。我区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明显好转。同时作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较好地完成2014年“双打”督查考核工作,得到市商务委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商务领域综治维稳工作】
2015年海淀区商务委以“两会”、“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十八届五中全会等重大活动的综治工作为契机,对企业进行不间断的排查。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近600人次,对300家企业实施了现场检查,消除了视频监控设备损坏、反恐维稳等隐患50余处,有力地维护了我区商业企业的安全稳定。
【推动安全生产培训和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
2015年组织了4期安全生产和新“安全生产法”培训会;组织了6期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推进会,动员、组织、督促、指导353家企业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创建工作。
【加强监管提升区域商务安全环境】
2015年截止到10月26日海淀区商务委员会综合执法所共检查区域内商业服业企业500余家,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全年做出行政处罚4例,其中餐饮企业3家,食盐4例,总计处罚金额4.86万元。做好群众举报和信访工作,2015年共完成预付卡投诉转办件160余件。
对外经济贸易
【概况】
201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9家。全区进出口总额303.60亿美元,同比减少11.2%,占北京市的9.5%。其中进口总额214.78亿美元,同比减少9.4%,占北京市的8.1%;出口总额88.81亿美元,同比减少15.4%,占北京市的16.2%。吸引合同外资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6%;实际利用外资13.02亿美元,同比减少18.69%。新增取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891家,累计达到11119家。
【服务外包业务】 承接服务外包与软件出口合同登记,完善三级负责制的管理体系。2015年,有188家企业进行离岸服务外包与软件出口业务登记。离岸外包收入19.08亿美元,同比下降15.60%,占北京市的42.41%;软件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0131万美元,同比增长108%。
【企业审批】
2015年,继续推进“一科制”审批,全年共接待咨询、业务办理33067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8661人次;为1143家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变更事项;审核加工贸易合同69个,合同变更45个;为891家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为423家酒类经营者办理备案登记;为15人次办理外商来华邀请函;为7家直销企业出具确认函。全年窗口服务“零”投诉。
【继续举办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
2015年继续举办了第三届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以“跨界与融合——信息服务助推传统零售转型创新”为主题,邀请服务外包企业、零售行业买家、国际机构参会,促进企业合作;会议上启动新一轮政企协共建,区商务委、海淀服务外包企业协会与软通动力、博彦科技等15家重点企业代表完成签约,共建以提高产业人均附加值为核心,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 方向发展。(钟立庆)
【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2015年初区政府出台《海淀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工作方案》(2015-2016),制定了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加强政策资金引导,着力优化外贸结构;创新外贸服务方式,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等三方面的10项具体措施。
【开展商业保理试点】
为鼓励和促进商业保理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同意海淀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工作的批复》(京商务秩字〔2014〕20号)的要求,2015年5月25日区商务委联合海淀园、金融办出台《海淀区商业保理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开展试点工作,年内审批1家商业保理公司。
【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参与修订全市总部企业奖励政策,根据新的工作背景和海淀区情,提议将高新技术准总部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并得到市商务委采纳。完成《海淀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海淀区总部企业呈现科技型特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机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